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我省科技资源优势,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建设创新型陕西的目标,根据省委工作部署和要求,省人大常委会于今年7 月至9月以科技创新为主题,对我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以下简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了检查。 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执法检查报告,同意执法检查报告对我省实施法律法规情况和科技创新各方面工作所取得成绩的总体评价,同意对贯彻实施法律法规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所提 出的意见建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央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我省有比较突出的科技优势,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高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数量多,国防科技工业力量和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前列。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我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 略性选择和希望所在。近年来,在省委的领导下,我省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实施专利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国家有关科技创新的方针政策,在科技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富 有成效的工作,取得明显成绩。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有新发展,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成效,产学研结合迈出新步伐,科技研发取得显著成绩,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实现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农业适用技术的推 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果,专利工作迈上新台阶,科技创新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与所具有的科技实 力作用的发挥和加快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形成合力的工作措施还很不到位,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还未得到有效发挥,科技成果转化比较缓慢,重 大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扶持力度不够,地方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不足,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技术服务工作相对滞后,专利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吸引人才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科技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相对较低。 为了更好地贯彻专利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推进我省科技创新,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特作如下决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提高各级干部和全社会对科 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发展创新文化,培养创新精神,健全创新制度,做好创新工作。要认真实施专利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政,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成效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中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科研院所的骨干和引领作用,高等院校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要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管理科技事业的体制和机制,进一步理清我省科技创新的工作思路,完善和细化科技创新的实施性规划,制定并落实实施国家有关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及时解决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努力创造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 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发挥科技资源优势,积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要采取措施,营造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大力推动 大中型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有计划地在我省支柱产业行业内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资本为纽带、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各种行业性、专业 性产学研工程中心。推动一些专业应用研究机构与有一定实力的专业企业合并或联合,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步伐。鼓励以重点学科为依托,由企业出资或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 所共同出资,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重点实验室或技术研发中心,优化组合企业技术开发和学校科研力量,进行重大技术攻关,利益共享。积极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研究项目要与企业需求、市场需求实行对接。企业要增大科技创新投入,按照国家规定落实科技投入在企业经营收入中的比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培养、吸引和启用科技创新人才,采取特殊政策吸纳高端人才,建立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开通并广泛运用技术信息和专业人才信息网络,为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搭建技术合作和科技资源共享的平台。重视科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完善科技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三、采取有力政策措施,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作为科技创新的重点环节来抓。进一步研究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和有 效工作机制,狠抓落实。要产学研互动,多渠道、多层次地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开发新产品。要下大气力抓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选定一批在国际国内技术领先、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具备大批量产业化生产条件的重大科技成果项目,逐一研究制定产业化发展实施规划,出台扶持政策,落实工作措施,明确支持其发展的工作责任,运用各种投融资渠道,扩大生产能力,促使其加快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国际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民营小科技企业,从政策、人才、资金、税收等方面扶持其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科技创新和实现产业化中的作用。要加快软件产业发展,运 用市场机制,通过重组、重点扶持、培育再造模式,整合软件开发资源。重视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扩大国际合作,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和业务流程服务外包。加快西安国家级 软件基地建设,培育形成一批软件知名品牌产品和优势骨干企业,使软件产业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 四、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要加大政府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依法稳定增长,到“十一五”计划末期科技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争取做到不低于全国 平均水平。在提高省本级科技三项费用的基础上,把政府财政投入的重点放在科技创新基金、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的启动、科技企业孵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政府参股的风险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的资本金、成果转化促进机构的产业化扶持资金以及重大开发项目融通银行信贷的贴息等方面。通过政府投入引导,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发挥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扶持作用。要积极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协调和联系,积极建立我省与国家政策性银行的战略性合作关系,争取对我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的信贷支持、融资支持和参股投资。加强银企对接与合作,组织有关企业和金融机构具体落实信贷支持方案,利用政府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加强信贷担保公司和项目评估机构建设,建立和完善担保、再担保机构,增大规模,扩大覆盖面,完善退出机制和信用机制,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问题,改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和服务。要加快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风险投资补偿基金,降低创办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企业的门槛,完善风险投资服务体系,通过政府参股、风险补偿、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在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同时,发挥区域性产权交易机构的作用,为我省非上市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股权交易和技术产权交易提供平台。积极创造条件,试行科技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完善代理机构。积极发展和规范管理投融资中介服务机构。 五、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基地与服务平台建设。要建设具有陕西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中央与地方、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技力量有机结合,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要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示范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积极推进以自主创新为主线的高新区“二次创业”,努力使其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要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形成关中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强企业孵化体系建设,鼓励民营资本、国际资本和风险投资机构、大型企业投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重点扶持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技术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好的在孵企业。加快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完善网络化、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重点扶持一批大学 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专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专业化程度高、服务能力强的骨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能够整合我省科技资源信息,包括创业网络数据库、企业需求数据库和专业人才数据库以 及各种科技服务网在内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作用。完善和拓展省内大型科学仪 器设备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服务能力。加大财政资金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平台建设。 六、加快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步伐,推进农业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发展。要从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入手,通过调整政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加强农业科技 人才培养等措施,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使其能够明显起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并针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研究制定促进农业科技 成果转化的财政、税收、融资、分配、成果评奖、成果转化奖励政策。要实行特殊政策,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逐步改善农技推广的人员结构和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条件。鼓励农业科技单位和科技人员进行科技创新,与农户或者农业经济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联营,成立科技开发企业,发挥成果转化和实现产业化的龙头作用。建立和完善全省农业、林业科技研究体系。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要在农业科技研发、新技术推广、重点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示范、技术咨询服务、技术信息提供、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体系。要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提升全省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和服务能力,提高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水平。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专利代理机构建设,鼓励建立专利代理、知识产权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提高专利综合服务能力。要建立提供知识产权竞争态势、信息分析、发出预警的制度和省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与省级有关部门的知识产权信息交流制度,把专利申请和专利实施作为考核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广泛宣传专利法,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 法力度,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专利意识,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